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栾军波:科研的世界很精彩(2)

来源: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烟粉虱-细菌共生关系维持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首先,他揭示了烟粉虱与内共生菌代谢共进化的新机制,奠定了粉虱-细菌共生关系维持的代谢机制的

在烟粉虱-细菌共生关系维持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首先,他揭示了烟粉虱与内共生菌代谢共进化的新机制,奠定了粉虱-细菌共生关系维持的代谢机制的研究基础。发现了共生菌基因组退化可使寄主从其他外源细菌通过多个独立的水平转移事件获得复杂的代谢途径,也提示了水平转移基因及代谢重复加剧了共生菌基因组退化。相关成果发表后,相继被多家国际知名期刊所引用,引发了广泛影响。并且,栾军波也因此受邀在第25届国际昆虫学大会(ICE 2016)上作了相关会议报告,汇报了有关烟粉虱与内共生菌代谢共进化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揭示了烟粉虱含菌细胞通过母系遗传从而介导共生细菌垂直传播的机制,阐明了粉虱-细菌共生关系维持的遗传学基础,推进了含菌细胞的发育起源和遗传进化研究,并为粉虱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因靶标。

科学创新的进程总是脱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近10年来,在栾军波等一批研究人员持之以恒的推动作用下,烟粉虱危害成灾机制以及科学防控技术的研发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栾军波也收获了来自科研的馈赠: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应邀成为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项目评审专家;先后受邀在美国昆虫学会年会、国际昆虫学大会、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协第37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等会议上汇报相关成果;2016年,由他主持的“研发半翅目昆虫遗传转化技术”项目获得了国际昆虫遗传转化研究工作组奖……

2017年年底,在海外游学近6年的栾军波回国了,回到了最初科研萌芽的母校——沈阳农业大学。从国际一流科研中心转到了国内普通实验室,有许多人感到不解,但只有栾军波清楚,学成归国的时机到了。

“当初到海外深造时,就是想学到国际顶尖科研成果后再回来发展。也许国内选择的机会有很多,相比985或211高校,沈阳农业大学不管是科研环境还是学科发展都比较落后,但这也正是我可以发光发热的地方,我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栾军波说道。

人总是要发挥一点光和热

满打满算,栾军波回沈阳农业大学任教的时间也才不到两年。但从沈阳农业大学一名普通的本科生,到作为高层次人才回校工作,这一吸收与反哺的身份转换,他却用了整整20年时间。

1998年,年仅19岁的栾军波来到了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彼时,沈阳农业大学隶属于原农业部管理,在全国农业大学领域位居前三甲。后来世纪之交,全国院校间掀起了新一轮改革举措,沈阳农业大学也由原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尽管在地方建设上有了更为自由与广泛的空间,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了一些弯路,学校近10余年来的学科建设颇有些曲折意味,而这也是栾军波考虑回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母校的发展做一些贡献。

不管是在浙江大学还是海外学习研究阶段,栾军波从未忘记过关心母校的发展。201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期间,时任沈阳农业大学校长的刘广林(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正好来校访问。“他乡遇故知”的两人不免交谈了良久,而刘校长也借此机会向栾军波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回到沈阳农业大学,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本就心系母校发展的栾军波,再次坚定了心中的选择。

为了做好回国之后的科研建设工作,之后的1年,除了科研上持续研究创新之外,他还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和学习国外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也正因如此,在加入沈阳农业大学之后,短短1年多时间,他就从无到有,建立起一批基础科研平台、一支昆虫-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队伍,带领团队迅速发展起来。

“刚回学校时我所在的学科的确有很多薄弱的地方,最大的挑战就是平台明显不够好,但这也正是我可以发挥的地方。人不能只想着依靠,总要发挥一点光和热。”栾军波笑着说道。

多年的学习研究经历,让栾军波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一流的科研环境。他知道,要想带领学科快速发展,首要的就是建立并完善各基础性科研平台。

之后,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短短1年时间,他就陆续建立起多个基础平台,包括微量氨基酸分析平台、细胞培养平台、微注射平台等,用他的话说,“有了这些平台作为支撑,我们的科研想法才能一一实现”。

不仅如此,结合海内外多个实验室的科研经历,栾军波深知创新氛围对于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回国期间,在平台建设之外,他同时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对科研方向以及人才培养都做出了明确规划。

文章来源:《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kcxbzz.cn/qikandaodu/2020/0929/371.html



上一篇:四种昆虫饲养设备在昆虫学实验室的应用比较
下一篇: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蚋类调查<sup

昆虫学报投稿 | 昆虫学报编辑部| 昆虫学报版面费 | 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