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昆虫如何响应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外学者合作

来源: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现今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昆虫自石炭纪开始繁盛,二叠纪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角色。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导致了陆

中新网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现今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昆虫自石炭纪开始繁盛,二叠纪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角色。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导致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一时期对昆虫的演化过程有何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也颇具争议。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赵显烨在王博研究员指导下,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余逸伦以及俄、美等国科研人员合作,依托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大数据中心,建立全球甲虫(昆虫纲鞘翅目)化石形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合作团队研究发现,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特别是去森林化)明显影响了甲虫的早期演化过程,为昆虫对大灭绝事件的响应提供出新的见解。

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甲虫多样性变化曲线。 研究团队 供图

昆虫早期演化领域这项重要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生命科学》(eLife)上发表。合作团队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甲虫的分类多样性、形态歧异度、系统发育和生态习性进行综合分析,重建甲虫早期演化历史,厘定甲虫部分关键类群,并构建早期甲虫的系统发育树。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早、中二叠世甲虫干群的辐射,其多样性与形态歧异度同步增加;晚二叠世其多样性的增加并未伴随着形态歧异度的显著变化。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后,甲虫蛀食性干群近乎完全灭绝,多样性、形态歧异度皆明显降低。

早期甲虫形态歧异度对比分析。 研究团队 供图

早三叠世蛀食性甲虫化石记录的空白,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崩溃(即煤层缺失带)时间一致,表明蛀食性甲虫灭绝可能源于去森林化作用所造成的栖息环境的消失。中三叠世甲虫类群明显恢复,新的蛀食性甲虫类群再次广泛出现,这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相一致。此时期,甲虫类群也逐渐完成从古生代类群(基干类群为主)到中生代类群(多食亚目为主)的转换。

合作团队指出,现代自然界中,昆虫在陆地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植食性昆虫通过分解木质组织,将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于大气。然而,地质历史时期昆虫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的影响被长期忽略,古生代陆生植物大辐射伴随着巨量碳储存和氧气释放,这被认为是同期大气氧含量上升的主导因素。

二叠纪甲虫代表性化石及复原图。 研究团队 供图

近期,新的地球化学模型提出二叠纪陆地植食性动物对碳埋藏的限制可能是大气氧含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力。在二叠纪,相对于甲螨、脊椎动物等植食性生物,蛀食性甲虫是更为重要的木材分解者,这些甲虫通过与真菌等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木材降解速率。因此,二叠纪蛀食性甲虫的辐射可能是二叠纪大气氧含量下降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此次研究首次利用形态歧异度等指标对昆虫化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以及多指标、多种模型的联合分析,有助于学界更好揭示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规律和可能的驱动力。

“当今,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与毁林事件导致森林昆虫多样性不断下降,与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十分相似。本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未来昆虫将如何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合作团队强调说。(完)

【编辑:陈海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举报/反馈

文章来源:《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kcxbzz.cn/zonghexinwen/2021/1113/1047.html



上一篇:同样是反派,为什么恐龙龙崎没有昆虫羽蛾那么
下一篇:昆虫界的绞肉机:连鸟类也不放过的猎手,同等

昆虫学报投稿 | 昆虫学报编辑部| 昆虫学报版面费 | 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