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吕泽逸岁初中生迷上为昆虫拍写真

来源: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相比其他软萌的小动物,女孩子们看到螳螂、飞蛾,或许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然后大叫着跑开。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吕泽逸拍的照片,说不定会立刻爱上这些小生灵。15岁的“昆虫男孩”

相比其他软萌的小动物,女孩子们看到螳螂、飞蛾,或许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然后大叫着跑开。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吕泽逸拍的照片,说不定会立刻爱上这些小生灵。15岁的“昆虫男孩”吕泽逸,痴迷昆虫,热爱大自然。从10岁到现在,他在家中养了近200个品种、800只昆虫,并为它们拍摄了百余张写真。你很难想象,这些高水准的照片竟出自一个15岁孩子之手。

3岁时“围观”昆虫,种下兴趣的种子

吕泽逸是南京市河西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三学生,在他的朋友圈里,每天都记录有趣的昆虫。在微距镜头下,这些微小的“虫虫特工队”看起来充满神秘和魔幻感:中华屏顶螳举着坚硬的锯齿状前肢,好似扛着两把大刀,威风凛凛;华丽的金属螳螂羽化48小时后,颜值达到巅峰,泛着迷人的金属光泽;一只摩尔螽正在蜕皮,纹路在镜头下清晰可见;天然大眼萌的跳蛛,可爱搞怪,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大眼睛……这些小昆虫的身体细节被放大,乌溜溜的眼睛,表情可爱,动作逗趣,吕泽逸用相机营造了一个无比神奇的昆虫世界。

“我3岁时,全家人搬到河西新家,外婆把后院改造成一片菜园。一有空闲,我就蹲在小园子里观察青虫,看蚂蚁搬家、蝴蝶飞来飞去,一看就是半天。”吕泽逸经常问外婆:“这是什么虫呀?”如果观察到一只奇异的小虫,外婆也答不上来,祖孙俩就小心翼翼地用容器采集小虫,然后一起在网上和昆虫图鉴书上寻找答案。吕泽逸这才知道,原来一只小小虫子的背后是如此庞大而有趣的家族。

小学四年级时,吕泽逸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擅长昆虫摄影的“虫友”,看到他拍的犹如童话世界般的微距昆虫摄影作品,吕泽逸深受启发,于是一头扎进了探索小虫之美的昆虫摄影中。

父亲知道吕泽逸痴迷昆虫,在他10岁生日时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只漂亮的眼斑螳螂。这个长相奇特的小家伙生活在江西、福建一带。从此,吕泽逸每月存下50元零花钱,用来收集各种心仪的螳螂,像弧纹螳、巨腿螳、纤柔螳、金属螳螂、中华屏顶螳、纤细刀螳、云南亚叶螳等等。他在昆虫学科上的知识越积累越多,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小世界里有大精彩

为方便观察昆虫习性,并用相机记录下来,吕泽逸把自己的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并养了不少昆虫。在他的小天地里,各种昆虫饲养盒、照片、标本盒是最吸引眼球的物件。

“最多的时候,房间里放了100多个亚克力饲养盒,挺壮观的,养的大部分是螳螂。因为螳螂的肢体语言很丰富,我最喜欢拍它们。”吕泽逸说,便宜的小虫大约50元到80元一只,像他心爱的叶背螳,一龄若虫要卖到1000多元一只。

“一只叶背螳成虫要卖到6000元至元。”吕泽逸说,爸妈支持他的兴趣,将他每月的零花钱涨到100元,但还是远远不够。他就查阅大量资料,在房间里建造生长室,准备好饲养盒、水、食物,帮助这些小生灵成长。

“昆虫的寿命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我从一龄若虫养起,一来买起来不贵,二来可以拍到它们成长的各个阶段,很有意思。”吕泽逸笑着说。

吕泽逸刚开始摄影用的是一部手机,直到小学六年级时才得到属于自己的一部尼康D90。为了留住昆虫的美丽瞬间,他还迷上了昆虫科普书,摸索拍摄技巧,写了厚厚的笔记。

“昆虫的生存环境要比一般的动物复杂得多,体型又小巧,因此要想拍好它们,设备和技术不是首要的,只有熟悉了解昆虫的习性,才能事半功倍。”吕泽逸说,他在各种昆虫贴吧里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爱好者,大家互相交流。为了研究昆虫,吕泽逸常要查阅国外的文献资料,还要为昆虫们拍写真、记笔记。昆虫死后,他舍不得扔,还学着制作成昆虫标本。时间久了,他成了同学们公认的“昆虫专家”。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回家先做作业,我回家先伺候小虫子。其实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就像养花草一样定时管理,三四天喂一次食、喷水就行。而且对昆虫的热爱,还变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吕泽逸说,父母对自己的爱好很支持。爸爸特别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妈妈虽不太了解昆虫,但认为昆虫摄影这一爱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眼光、技巧以及耐心。男孩子有机会去观察和探索大自然,总比在家玩网游强得多。

吕泽逸上初二后,爸爸担心他耽误学习,只允许他保留最心爱的4只昆虫,其余的都送给了虫友。好在后来吕泽逸被一所知名国际学校提前录取,如今他养的虫虫大家族再度恢复往日的“兴旺”。

文章来源:《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kcxbzz.cn/qikandaodu/2021/0310/579.html



上一篇:读自然笔记昆虫印象有感
下一篇:蛛丝马迹中的马是指昆虫

昆虫学报投稿 | 昆虫学报编辑部| 昆虫学报版面费 | 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